|
联花诗草相师山 徐龙保
相师山,原名白云山﹙湖南称相思山﹚,位于通城县五里镇季山村、相师村境内。此山为通城县西南面湘鄂两省交界的天然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大革命时期是湘鄂赣红色革命根据地。是汉代张良辞官归隐陪伴恩师赤松子﹙黄石公﹚安度晚年的尊师之山,有汉高祖刘邦求贤若渴的君臣佳话,更有明朝皇帝朱由俭和美人许芙蓉的爱情传说。山上有金猫捕鼠等“相师八景”,绵延10余公里,平均海拔700m以上,其主峰眉毛尖海拔957.2m,年平均气温15℃。山高谷幽,泉水淙淙;群峰起伏,层峦叠嶂;石怪峰奇,云缭雾绕,林茂竹修。春天杜鹃花漫山遍野,繁花似锦;夏天凉风习习,神清气爽;秋天红枫遍野,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树串银针。是极佳赏花、避暑、休闲、度假的理想旅游处女地。
相师山,不但各种能吃的野果美不胜收,而且有古银杏、杜仲、厚朴、鸡血藤、七叶一枝花、首乌、黄精、玉竹等多种名贵药材,是一个巨大的绿色药物宝库,民间曾有诗赞曰:“四川甘草扎篱笆,相师草药当柴烧。玉竹杜仲遍山野,黄精首乌随处掏”。
主峰眉毛尖,民间流传汉代建有庙,据通城县志记载:唐时,古人在主峰眉毛尖建有寺,上有石柱四根,石构遗址三间。门联云:“相耶?将耶?千古利名成幻影;师也!友也!共邀风月话神仙”。
相传,相师山是汉高祖刘邦请张良出山的地方。《通城县志》载:张良辅弼刘邦成就帝业后,刘邦为确保刘家天下,慢慢地对戎马生涯的开国有功之臣产生排斥念头,连号称名将、贤相的“汉初三杰”韩信、萧何也被刘邦所杀。张良进谏,刘邦不理,反生疑心,张良见“汉初三杰” 只剩下自己一人了,唯恐“功高震主”,祸福难料,毅然辞官出走,主意既定,便留下《辞驾出朝》诗而去。诗云:“十年艰战起干戈,龙争虎斗相汤磨;今日辞君臣去也,驾前无我待如何”。
张良辞官后,访知当年授《太公兵法》的恩师黄石公隐居在白云山﹙今相师山﹚,便归隐此山陪伴老师安度晚年。因张良出生于韩国贵族,其祖父、父亲都是韩国丞相。虽张良在汉封的是留侯,但乡人将韩司徒混淆于汉大司徒,故将张良称之为相,所以将丞相与老师的共同隐居之地白云山称为相师山。
张良离朝后,随着时间旳的推移,刘邦深感辅佐无贤,御驾南巡亲率以白旗、黄旗为标识的两支人马来到相师山,欲请张良回朝。为了表示诚意,兵马驻扎在半山腰,将黄旗兵驻扎于如今湖南境内的黄旗坳,白旗兵驻扎于如今湖北境内的白旗坳,﹙后来两坳之间建有白虎关,关边圆孔岩石,据说是当年插旗的旗杆石﹚,自己只带两名护卫上山,谁知张良屈指一算,知刘邦要来访,便避而不见,刘邦进寺看了看,空无一人,但看到琴书依然,灶炉内灰焰犹在,同时,在杌子上留有诗一首,诗曰:“白云观中字几行,为臣恕不拜君王,红颜爱色抽蕊死,野草连根带叶黄。蜂采百花人食蜜,牛耕五谷鼠耗粮,世间多少辛酸事,花残月缺年少亡”。
刘邦看后,想起昔日横戈立马,同生死共患难的贤臣现状,不禁黯然伤神,潸然泪下,拿起案上的笔即兴写下一首《访贤不遇》诗曰:“寡人命驾到山间,不见贤臣空向庵。日映桃花侵眼赤,风摇竹叶透心寒。金炉炼药灰犹暖,玉案题诗墨未干。书画琴棋依旧在,爱卿何处把身安”?
刘邦题罢,百感交集,渭然长叹,不禁为访贤不遇而痛心。在暗处观察的赤松子将所见情况告诉张良,但张良还是不肯见驾,只是和诗回赠刘邦曰:“鄙人修炼不为官,解印归来隐此山;渴饮葡萄香醪酒,饥餐神药老君丹;闲来无事观风景,静坐调琴把曲弹;皇上问臣归何处?一心只在白云间”。
刘邦见张良的诗后,非常高兴,在寺中住了几日,张良出于旧情,也鉴于刘邦的诚意,师徒二人被感动还是拜见了刘邦,君臣彻夜长谈,将朝纲待兴、匈奴犯边、国内叛乱及自己思贤如渴之心尽情倾吐。
次日,张良师徒陪刘邦到白旗坳下山下溪边游玩时,刘邦再次将请张良回朝之意吟诗试探曰:“朝中缺少擎天柱,宫殿无人挂紫袍。公今随我回朝去,万里江山得永牢”。
张良百般推诿,和诗曰:“受恩深处宜先退,临时恐主不相饶,莫待是非来入耳,求得安乐与逍遥”。
刘邦正欲下说时,黄石公使了个脱身之计,暗中吹口仙气,溪边两岸石山顿时增高,溪水变成了水潭深不见底,两岸成了天堑,黄石公又扯根丝茅,又暗中吹口仙气,变成一根木头,横跨溪上,张良师徒迅速从木头上走过去,张良吟诗曰:“溪上横跨木一根,君王走过我同行”。
刘邦一看两岸崖壁陡削,下面潭水不见底,以为天意安排便回诗曰:“上天有意难回避,卿已无心我回程”。 刘邦只好回朝去了。后来,张良师徒为方便人们出行,在此架了小桥,千余年后,便改修了一座较大的石拱桥,名叫相师桥。
相师山,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有的吟咏之作,清代的刘兴治有《游相师山》诗云:“稳步相师绝顶游,孤巅矗立白云头。香龛草绣留名迹,石柱苔封现古丘。低压银山连霭障,遥临隽水露汀洲。追忆圮上传书事,汉业韩仇蕴此收”。
相师山湖北境內半山腰,建有相师寺,清代进士、山东道监察御史、“江南四才子” 之一的湖南岳阳人许伯政为寺题联曰:“相在寺中传,登山偏自留黄石;师从云外访,睹木犹疑是赤松”。
寺左侧有世界珍稀树种古银杏树,枝繁叶茂,名叫相师古银杏。根据《通城县志》记载:“银杏,是世界上古老稀有的树种。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相师寺前有一古银杏,高10余丈,围3丈许,中空”。 根据民间传说,是住持灯光和尚与雷公闪母比法,致使古银杏遭雷击后而树心腐空,两侧如开门洞,放一小桌,能供座人下棋。1958年被寺下鸭婆垄屋许祖文积肥烧火土时烧毁。后又长有树荪4根,呈“田”字形生长,2007年《通城县志?五里镇》负责人徐龙保,曾带领采编人员考察相师古银杏,其树荪4根均高约18米,每根1米腰围,最大的1.94米,最小的1.40米。
1934年2月,以钟期光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边中心县委,派军事部长张茂信、秘书陈乔等组成岳(阳)通(城)临(湘)工作团,到相师山开展工作,驻扎山下的季山洞(今季山村)。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82师担任湘鄂赣边区守备,驻扎岳阳的黄安。师长罗启疆派244旅488团团长兼支队长毛定松率部进驻相师山,经常偷袭山下日军,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98军参谋长兼140师师长,后来重登相师山,联想当年的战斗,感慨赋《民国廿八年孟秋登相师山》诗曰:“奇峰耸翠撑南天,拾级登临直到巅。倭寇阵容观掌上,湖湘形胜列胸前。好凭长策摧三岛,要与名山共万年。一卷阴符何处觅,白云寺畔忆神仙”。
2012年,湖南省岳阳县毛田诗社,已公开出版了《相思山》系列丛书“景点诗联卷”、“风情人物卷”、“民俗文化卷”。
而我们通城县至今还没有一本相师山的文史资料,但相师山湖北省境内的历史传说,风景名胜,颇为丰富,犹其各姓氏族谱,古今通城民间文人的著作和口头文学等,多有相师山的吟咏之作,这些珍贵文史资料亟待抢救整理归一。以下是我业余时间搜集到的一点点相师山在湖北省境内的人文诗联资料,现在,我将这些作品整理后展示出来,以飨读者,加深对相师山人文底蕴的了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通城庠生胡凤隆《登相师山》诗云:“只传多胜概,果见传无讹。瀑雨斜溪上,极风曲径过。仰观河汉路,远豁洞庭波。为问黄公在,攀登更若何”。
二:通城人儒士李开扬《相师山》诗云:“峻极连天表,岩峣四望空。书传汉相国,名著此山中。雁渡惊寒阵,麋游失旧丛。井泉流激湍,石室踞崇窿。翠极千秋秀,灵种万类功。人归去不返,振古话英雄”。
三:清代章忠烈《登相师山》诗云:“相师岿屹耸苍穹,极目寰区一望空。万缕烟光腾足下,几层云气荡胸中。洞庭远瞩南蛟穴,衡岳平临北斗宫。毕竟满山多绀石,须知留此记黄公”。
四:民国相师山人黎利川《依韵毛迎松相师山》诗云:“名峰独秀似莲尖,今日登临直到巅。幕阜黄龙高插汉,洞庭巴水远游烟。银城历历两川合,宝刹巍巍万仞问。昔日相师曾隐此,尚留清士结良缘”。
五:张沣清,诗三首,选自《张氏宗谱》民国5年岁次丙辰年作,诗云:
1、《咏相师寺留侯子房像》诗云:“独有子房识汉高,退朝入寺把丹烧。公侯当日知多少,难免人间受一刀”。
2、《咏相师寺古银杏》诗云:“古树空中紫竹排,仙乡物亦不轮回。移来认作菩提种,疑是留候手自栽”。
3、《重九游相师山题绝顶寺壁》诗二首云:“两度相师游,风光属九秋。荆南窗外小,楚北眼中收。嶂似儿孙列,溪循脉络流。浑无黄石在,何处访留候”。“何处访留候,苍苍暮霭浮。荆榛荒洞口,椎秦为复雠,仙踪今不见,碧水漫悠悠”。
六:通城县相师村《李氏宗谱》载李心田《咏相师寺白果树》诗二首云:
1、“郁郁禅门树,相师瑞气钟。青苍留胜迹,白果纪仙踪。露滴湔黄石,霞流映赤松。圆光今又满,霭霭自去封”。
2、“老干青葱不藉培,长留生意却心灰。漫云外实中空寂,腹育孙枝更美材”。
七:民国通城赛公桥人,县田粮处城区办主任黄金陔《游相师山白云寺》诗四首二联云:
1、“兹借三三到此游,骚人结伴我同俦。青峰竣岭连鸡尾,白日驰升蚋凤楼。四面晴岗堆锦绣,百般花卉斗芳柔。莺歌好似联佳句,笑我枯肠独自搜”。
2、“中顾层峦景色幽,春来又是一年周。花枝含笑催人折,萼蕊飘香任蝶偷。俯瞰芳山如古冢,遥怜故宅等荒畴。晴光淑气供余赏,不觉乡心付水流”。
3、“古寺原来为客修,同游胜迹兴悠悠。湘边鄂境仑为界,北井南泉任水琉。莫假笙歌寻俗乐,聊将诗韵解殷忧。今朝有酒谁知醉,尝胆卧薪收自由”。
4、“浩劫临头世业休,浮云富贵我何求?眉峰远眺穷人国,石井流香洗客愁。燕舞林园花径扫,莺梭泽畔柳丝抽。夕阳遥照洞庭水,风景依稀禊事修”。
5、题《相师山白云寺》联云:“白菊含香,恰似题糕佳节;云山积翠,正当洛帽良辰”。
6、题《相师山白云寺》联云:“曲径正通幽,且佩萸囊登列岳;举杯怀城阙,聊将菊酒醉重阳”。
八:清代湖南才子许伯正《浪陶沙?相师八景》诗云:
1、独烛照青天:“峰插碧云中,气压崆峒,神仙垒石建奇峰。夜来烛影浮霄汉,四面玲珑。凝望眼蒙瞳,缥缈无穷,淡霞烟照绛纱笼。只恐洞庭摇影处,惊起鱼龙”。
2、四井(东、南、西、北):“山半井泉香,石髓琼浆,葛仙跨鹤到山岗。峦头采药呼童捣,玉杵叮当。冬暖夏天凉,鹤鹿成行,四时花鸟似春光。几阵和风吹馥郁,袭透衣裳”。
3、洞中石船:“洞静两山收,曲转西流,徘徊中水接兰洲。名利无关横野渡,不载王候。览遍玉湖秋,胜境堪游。西湖画舫不同俦,洞口云深何是岸,探尽源头”。
4、石人冲:“日午断茶烟,鹤舞蹁跹,石人拈断龛头烟。小恋淡照纱厨里,清静如蝉。翘首望楚天,北斗当前,餐霞饮露几千年。谁识当年华表鹤,空此谈禅”。
5、鹅飞石:“盘石耸山巅,接雾连天,仙鹅飞宿亦留痕。花开犹似天台景,流水年年。飞岩悬月圆,梨枣常鲜,白云深处道人眠。笑煞督邮奋攘袂,今日徒然”。
6、凤凰台:“当日见西岐,翕羽于兹,台空凤去几多时。梧桐又长高岗上,绿叶盈枝。仙管莫教吹,远诩何知,箫韶声满凤凰池。圣德巍巍天地泰,正好来仪”。
7、筲箕石:“筲壁耸庵前,岩涌清泉,瀑流数尺佛幡悬。潺声夜半如潮汛,惊醒禅眠。万古月婵娟,不比桑田,山东高挂水晶帘。何必普陀观自在,面壁依然”。
8、芙蓉寺:“江山美芙蓉,斗煞西风,是谁移到梵王宫?且听僧钟敲夜月,惊醒娇蓉。绿里几枝红,苦竹丛中,菩提无树伴娇松。莫道仙姿多媚态,色即是空”。
九:岳阳县诗人彭春江2007年8月欣值八景山庙重建落成之际赋献《采桑子?相师景观十首》诗云:
1、企人望天:“天宫夜半钟声响,忧望星空,乐望星空,雾幕飞开眼向东。一轮旭日熊熊起,天也鲜红,地也鲜红,眷恋朝朝一样同”。
2、洞口船山:“山坡凸起飞船势,桅也临风,橹也临风,舵手昂然立在中。回顾俯仰云涛涌,景亦无穷,乐亦无穷,绝隘征途也可通”。
3、芙蓉寺:“山峦是处秋光灿,山有千重,树有千重,寺里芙蓉若彩虹。清凉月夜金风拂,遥望星空,乐在心中,枕上鸳鸯意愈浓”。
4、鹅石悬空:“凭高极目多宽广,山也朦胧,水也朦胧,身在茫茫紫雾中。昂头竖尾张双翅,朝欲腾空,暮欲腾空,百世千秋苦用功”。
5、石烛煌空:“峰端石烛云中立,蜡乃圆形,灶乃圆形,百丈高悬卓有神。一年四季灵光闪,风也多情,雨也多情,恰似重霄夜里星”。
6、石井流香:“天然石井来清液,冬也流香,夏也流香,海底琼浆涌上岗。游人仰止为神水,壶也来装,罐也来装,去病驱邪又解凉”。
7、凤凰台:“参天古木浓青翠,杉舞罗裙,竹舞罗裙,霞蔚云蒸瑞气盈。高山流水歌声震,凤也和鸣,凰也和鸣,恰似知音抚伯琴”。
8、面庵瀑布:“一帘挂在半山上,昼也声隆,晚也声隆,好似龙腾在碧空。白条掩面无穷趣,神隐其中,佛隐其中,未见径堂早听钟”。
9、相师公园:“相思福地群芳茂,春也鲜妍,夏也鲜妍,一派清幽别有天。车行曲径山坡上,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人并花众彩蝶穿”。
10、八景山庙:“堪夸山庙惊心处,朝有钟声,暮有钟声,唤醒人间熟醉人。诗联赋句难观尽,吟也从容,唱也从容,四海游人话庙中”。
十:通城县退休教师许少白先生写相师山的诗联作品有《咏相师山》诗云:“似脫人寰路不遥,云程却欲比天高。金猫捕鼠留胜迹,圣驾求贤话汉朝。叠级羊肠藤作结,悬崖鸿爪竹为桥。人间今有真仙子,往日神仙在九霄”。
又《邀三老友圆游白云寺》诗云:“结伴同行绝顶游,名山高耸白云头。摩天古寺留胜迹,匝地闾闾拜比丘。远瞩君山连岳麓,近看隽水接东吴。追思圮上传书事,汉相为韩报旧仇”。
又登相师山有《白云寺怀古》诗云:“闲寻古寺访张良,山鸟山溪破寂凉。一径穿云惊玉帝,三间梵寺胜天堂。峰明寺暗诗难就,石怪松奇画可张。竹响何人呼汉相,余音仿佛鼓笙簧”。
又《重登相师山咏金猫捕鼠》诗云:“胜地重游上翠微,栩栩金猫把鼠追。金猫伸出仙人掌,硕鼠居然不敢飞”。
十一:曾在通城县工作过的岳阳诗联家龚开荒有《相师山揽胜》诗云:“地连湘鄂一名山,驰誉江南耀大千。西近洞庭红日灿,东连幕阜白云闲。张师避隐无归意,高祖追贤有憾言。风雨沧桑情不尽,相思神韵驻人间”。
又《题眉峰揽月》联曰:“一峰撑日月;千载纳风云”。
十二:通城诗人、县人大主任李甫平为相师山景点题联:1、《八景山》联曰:“有客常来非赏景;无僧小坐即清心”。
2、《白云寺》联曰:“寺外白云常在眼;山中绿水复如新”。
3、《相师寺》联曰:“当年相将随缘去;自此师僧入梦来”。
十三:通城县退休中医副主任李启球先生《春游八景山》诗云:“风和日暖百花芳,修竹茂林韵味长。庙宇一幢观岳鄂,淸泉四溢润心房。神明脉脉施灵应,信士纷纷祷吉祥。刁恶犲狼休抹粉,莲台脚下枉烧香”。
又《重游八景山》诗三首云:
1、“两省六村八景山,乘车两度上高庵。昔时鸟道成公路,再不游人半路还”。
2、“庵今不与旧时同,金碧辉惶栋宇重。佛祖金身光四射,四方香客闹哄哄”。
3、“高庵岭峻托祥云,俯瞰人间锦绣呈。四面新村开画卷,江河如带永如银”。
十四:通城县五里镇教师许定雄有《相师山行》诗云:“因何世俗重山名,绿水蓝天一样新。岭是龙蛇天技巧,山橫湘鄂地生灵。鸟鸣枝上声声脆,花放林中朵朵馨。游此家山忘五岳,欢声笑语响银铃”。
十五:通城县五里镇相师村民毛佳民有《登相师山》诗云:“相师矗立湘鄂边,赏景登峰我欲仙。东面黄龙山偎日,西边湘水浪连天。南绵幕阜群峰耸,北仰相师古寺潜。忆昔张良曾隐迹,犹留翰墨纪前贤”。
十六:通城县人邓昌九有《游相师山》诗云:“乘兴秋游相师山,公园气势景不凡。遍崖枫树红緾紫,漫野油菜绿带丹。翠鸟翩翩声细语,清溪汩汩浪飞溅。子房仙迹今何在,烟雨飘摇一古庵”。
十七:我本人是相师山下的相师村人,虽说读书甚少,却又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从小就听老人们茶余饭后讲一些相师山的历史传奇,风景传说,特别是红军大革命时期的一些人和事,相师山是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山下建有烈士碑。同时,还是抗日战场,这些使我熟悉了相师山,更爱相师山,我也学学古人登《相师山》题诗云:“相师绝顶眉毛尖,翠耸西南一片天。烟景洞庭收眼底,风光隽水豁心间。山因黄石文明著,碑仗红军故事传。仰止前人添福泽,钟灵毓秀换新颜”。
又题《登相师山》撰联曰:“地有奇观谁造景,山无绝顶我为峰”。
又《游八景山庙感怀》诗云:“探询胜迹临峰巅,果是名山佛占先。地涌甘泉滋万物,天开石屋会群仙。风光放眼九狮舞,才子题诗八景篇。文革当年陈迹灭,今朝修复换新颜”。
又《重修张茂信烈士墓》诗云:“奉命新开根椐地,相师绝顶树红旗。季山支部燃星火,通岳苏区跃骏骐。陷入重围枪弹绝,惨遭毒害首身离。今朝勒石歌英烈,好让先驱万代知”。
再《季山行》诗曰:“驱车采访心神往,跃上葱茏廿里岗。绿水一溪傍大道,青山两面夹长廊。歌吟梯地黄金果,竹掩平楼白壁墙。风动林涛犹悦耳,民丰物阜换新装”。
这仅是一个开端,我将继续搜集和抢救这些资料,为美丽神奇的相师山作点贡献。
目前,相师山湖南省境内己开发有不同文化內涵的“相思山公园”,把相思山建成“天下有情人最集中的地方”。紧扣“相思”这个主题,以绿色生态为依托,以溪谷景观为主体,以古今中外经典爱情诗文石刻为载体,建成了相思谷、相思林、森林浴、观日台、世界爱情情侣馆、相思爱情迷宫等景点,相思山旅游度假区2014年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国家四星级休闲农庄、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等称号。
那么,我们湖北呢,还是让其沉睡吗?相师山,确实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有故事,有历史,有风物,是一座宝库。我,作为一个生长在相师山上的平民,也在此自不量力的吶喊一声,深情地呼吁政府、部门的领导支持地域文化资源的发掘,希望社会上的有识之士能开发相师山湖北特色的旅游文化,与湖南来个珠联璧合,共同激活相师山,使相师山的尊师重教文化,君王求贤文化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