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论坛

  • newso@qq.com
  • 通城最温暖的生活社区门户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0320|回复: 3
收起左侧

[学校动态] 教育的基石是家庭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4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发表于 2012-1-18 14: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著名科学教钱学森在去世前,曾在病榻上多次向前来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一流的杰出人才呢?”这就是引发举国上下热议教育的“钱学森之问”。
许多专家、学者、教育家纷纷探讨、摸索,改革,意图为中国的科教兴国在基础教育的领域里开拓一条新的路径,于是一轮又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在全中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但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老师家长,对改革效果的感受却大多是“换汤不换药”,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见解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不应仅仅是学校教师,更多的力量应是来自家庭教育的,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那么就会出现“短板效应”。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短板”往往就出现在家庭教育上。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共通的心理,那就是“望子成龙”。在中国,起得最早的是家有学子的家庭,家庭消费比重中永远会尽力确保的一块儿是孩子的学费,父母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孩子的学习。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庭深切地感到一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呢?
于是,有许多家长把基础教育的重任与希望一股脑地寄寓在择校上,以为上了名校,就是日夜熏陶也能把孩子“熏陶”成一流的人才。所以即使国家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可还是有那么多的家长卯足了劲,给各级各类原本就实行基础教育的学校交什么“建校费”“赞助费”“择校费”,动辄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交,少的也要交上几千上万的钱。要是孩子的分数不够“线”,还得找关系,托人情,拿着钱也未必能把孩子送进心仪的名校里。就这样千方百计地跨越重重障碍,让孩子进了知名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的,但是这样是不是就一定能让孩子个个都成才呢?我从教十几年了,实际上看到的例子中却有太多的“事与愿违”了。
我认为“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总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家长们也不必觉得委屈,看看以下的现象中是不是有身边人或自己的影子。
90后的成长的风险来自家庭教育。近年来,许多家庭富裕了,对孩子的教育却不成功得例子比比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现象是:家里有钱或有权的,孩子的做人与学习大部分不行,这是个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
因为家庭经济的优越感消解了子弟的学习心情。这些孩子多半是在拜金文化和炫耀财富的氛围中长大的,尤其是父母曾经贫穷,靠奋力打拼才在贫穷的群体中脱颖而出的;如果这个家庭没有一种自我反省的文化底蕴,做父母的总以为自己是“很有本事的人”,所谓财大气粗,对凡是没有钱的人一概很蔑视,尤其是蔑视依旧清贫,买房都要贷款的教师等有知识的人,这些价值观会无声地传给孩子,这不仅会助长孩子高人一等的狂傲,助长名牌穿戴,奢侈消费的坏习惯,更致命的是,这类学生对自己的有些有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44

积分

论坛观众

发表于 2012-10-6 16: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知道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44

积分

论坛观众

发表于 2012-10-6 16: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要注意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30

积分

论坛观众

发表于 2012-10-29 16: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家庭教育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